安博app下载官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安博app下载官方 > 其他产品

201617年度国际大米贸易形势分析

特征特性:

  大米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产品,是世界上三大谷物品种之一,近十年全球大米产量维持在4.7-4.8亿吨左右的水平,占全部谷物产量的比重保持在20%左右,为全球30亿人口提供口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进入21世纪后,大米主产国产量稳步提升,而消费增幅相对有限,供需相对宽松,大米逐渐进入去库存化阶段,贸易竞争加剧。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供需平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17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4.8123亿吨,创历史新记录;消费量为4.8063亿吨,库存1.073亿吨,库存消费比22.25%,远超于17%的国际警戒线年度国际大米供需形势仍相对宽松,年度产消略有盈余,期末库存量维持稳定。

  从生产情况去看,全球大米主产国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和泰国等。受主产国粮食生产政策利好及稻谷生长期有利天气影响,主产国稻谷产量整体保持稳中略增态势。2016/17年度产量预估首次超过4.8亿吨水平,其中产量增幅较大的国家分别为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产量增幅均超过100万吨。

  从消费情况去看,由于大米80%以上属于口粮消费,饲料和工业消费相对较少,受人口刚性增长影响较大。随着全球人口数量持续不断的增加,大米消费量也在缓步提升。虽然受消费结构影响,主粮消费下降,肉蛋奶的消费量逐渐上升,但是整体看,大米消费量还是呈现增加趋势。据USDA数据预测,2016/17年度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4个国家的大米消费量占全球比重达到65%。

  大米的生产区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集中,消费区域比较分散,贸易量小于小麦和玉米。近年来,国际大米贸易规模逐渐缩小,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据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2016/17年度国际大米贸易量为4053万吨,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为8.42%,为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全球大米贸易大多分布在在少数几个国家,其中主要出口国家为泰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国,这五个国家的大米年出口量约占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80%左右;进口前五位的国家为中国、尼日利亚、欧盟、沙特阿拉伯和菲律宾。其中中国后来者居上,从2012/13年度开始,超越尼日利亚,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大米进口国,且进口量远超于其他几个国家,占全球大米进口总量的比重超过10%。

  中国做为一个大米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国际大米贸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大米价格一直主导着国际大米的定价权,但是中国大米的进出口情况也影响着国际大米贸易的定价及贸易情况。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大米净出口国,年度大米净出口量一度高达350万吨,这种贸易格局一直延续到2010年。从2011年开始,随着国内外大米价格的倒挂,中国由大米净出口国转为大米净进口国,大米进口量持续走高。泰国通过高铁换大米项目向中国销售大米,以达到本国大米去库存化的目的;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大米质量偏低,通过海关及走私渠道进入到中国市场。当前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已成为国际大米贸易出口的主选地,中国在国际大米贸易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中国大米贸易政策的调整及国内大米收购及销售政策的变化均影响着国际大米市场。

  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生产稻米,亚洲占世界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的9/10以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随着全球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农资投入的加大,大米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016/17年度全球稻米种植培养面积约1.612亿公顷,比上年度增加1.72%;全球大米产量估计为4.812亿吨,比上年度增加2.25%,产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但是从近几年的大米产量增幅来看,趋势是下降的,在2015/16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下降幅度超过1.69%,2016/17年度大米产量才又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从生产角度来看,农资投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带动的单产增加已达到极限,后期单产增加潜力有限;另一方面稻谷生产受到耕地、水等资源的限制较大,再加上国际大米价格的波动性增强,粮食种植比较收益下降、国家对粮食贸易政策调控加强等诸多因素均影响农户的种稻意向。总的来看,全球大米产量后期增加潜力有限,且产量增长幅度已然浮现放缓趋势。

  世界上50%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人口增长是推动全球大米消费量增加的主导动力。其中亚洲是全球大米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大米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当前全球大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均有所变化。从消费水平来看,全球大米消费总量逐渐增加,但是增速有放缓趋势,人均大米消费量趋于下降;从消费结构来看,优质大米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低端及普通大米的消费量呈下降趋势。综合测算2006/07-2016/17年度的全球大米消费数据可知,近十年来全球大米年度消费增幅最高为2.79%,最低为-0.75%,且近两年大米消费增幅已经下滑至0.5%以下,为十年来的低点。全球大米消费增速慢慢的开始出现放缓趋势,消费结构调整的变化要快于人口刚性增长带来的消费增长需求,且这种趋势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或将长期存在。

  近年来,随着亚洲大米主产国稻米生产政策和出口政策的调整,大米贸易竞争进一步加剧,大多数表现在出口国之间的竞争上。2011年以前,泰国和越南是主要的大米出口国,这两个国家的大米出口量占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50%左右,是国际大米贸易的主力军。从2012年开始,这种出口格局发生明显的变化,印度大米出口量突然大幅度增长,超过泰国和越南,跃居世界第一位,且年度出口量高达1100万吨以上,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2014年。2015年以来,泰国再次发力,夺得出口第一的位置,但是总的来看,主要出口国大米出口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主要出口国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2000年以来,随着全球大米产量的增加及区域主粮消费格局的变化,全球大米贸易量逐渐增加,在2014/15年度达到历史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贸易规模近三年有进一步萎缩的趋势。美国农业部预测2016/17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量为4053万吨,比2014/15年度的贸易量高峰值4378万吨减少325万吨,减幅7.42%。不同国家的大米贸易规模变化较大,对泰国而言大米贸易规模在扩大,通过高铁换大米项目,2016年泰国与中国之间的政府对政府大米交易量高达100万吨,泰国商务部预计2016年大米出口总量将达到950万吨。印度目前正遭受干旱,政府已经将储备大米用于国内消费,出口能力减弱,预计2016年大米出口规模将进一步萎缩。越南粮食协会预计2016年越南大米出口量约475万吨,同比下降28%。根本原因:一是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今年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和盐碱打击,该地区大米生产占越南大米出口的50%;二是越南在东南亚的主要出口市场采取了抑制进口政策,其中还受到泰国抛售旧米的影响;三是在越南米东南亚主要市场如中国、菲律宾、印尼需求减少。


1.jpg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安博app下载

201617年度国际大米贸易形势分析

特征特性:

  大米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产品,是世界上三大谷物品种之一,近十年全球大米产量维持在4.7-4.8亿吨左右的水平,占全部谷物产量的比重保持在20%左右,为全球30亿人口提供口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进入21世纪后,大米主产国产量稳步提升,而消费增幅相对有限,供需相对宽松,大米逐渐进入去库存化阶段,贸易竞争加剧。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供需平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17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4.8123亿吨,创历史新记录;消费量为4.8063亿吨,库存1.073亿吨,库存消费比22.25%,远超于17%的国际警戒线年度国际大米供需形势仍相对宽松,年度产消略有盈余,期末库存量维持稳定。

  从生产情况去看,全球大米主产国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越南和泰国等。受主产国粮食生产政策利好及稻谷生长期有利天气影响,主产国稻谷产量整体保持稳中略增态势。2016/17年度产量预估首次超过4.8亿吨水平,其中产量增幅较大的国家分别为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泰国,产量增幅均超过100万吨。

  从消费情况去看,由于大米80%以上属于口粮消费,饲料和工业消费相对较少,受人口刚性增长影响较大。随着全球人口数量持续不断的增加,大米消费量也在缓步提升。虽然受消费结构影响,主粮消费下降,肉蛋奶的消费量逐渐上升,但是整体看,大米消费量还是呈现增加趋势。据USDA数据预测,2016/17年度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4个国家的大米消费量占全球比重达到65%。

  大米的生产区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集中,消费区域比较分散,贸易量小于小麦和玉米。近年来,国际大米贸易规模逐渐缩小,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据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2016/17年度国际大米贸易量为4053万吨,贸易量占产量的比重为8.42%,为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全球大米贸易大多分布在在少数几个国家,其中主要出口国家为泰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国,这五个国家的大米年出口量约占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80%左右;进口前五位的国家为中国、尼日利亚、欧盟、沙特阿拉伯和菲律宾。其中中国后来者居上,从2012/13年度开始,超越尼日利亚,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大米进口国,且进口量远超于其他几个国家,占全球大米进口总量的比重超过10%。

  中国做为一个大米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国际大米贸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大米价格一直主导着国际大米的定价权,但是中国大米的进出口情况也影响着国际大米贸易的定价及贸易情况。历史上中国一直是大米净出口国,年度大米净出口量一度高达350万吨,这种贸易格局一直延续到2010年。从2011年开始,随着国内外大米价格的倒挂,中国由大米净出口国转为大米净进口国,大米进口量持续走高。泰国通过高铁换大米项目向中国销售大米,以达到本国大米去库存化的目的;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大米质量偏低,通过海关及走私渠道进入到中国市场。当前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已成为国际大米贸易出口的主选地,中国在国际大米贸易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中国大米贸易政策的调整及国内大米收购及销售政策的变化均影响着国际大米市场。

  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生产稻米,亚洲占世界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的9/10以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随着全球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农资投入的加大,大米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016/17年度全球稻米种植培养面积约1.612亿公顷,比上年度增加1.72%;全球大米产量估计为4.812亿吨,比上年度增加2.25%,产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但是从近几年的大米产量增幅来看,趋势是下降的,在2015/16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下降幅度超过1.69%,2016/17年度大米产量才又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从生产角度来看,农资投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带动的单产增加已达到极限,后期单产增加潜力有限;另一方面稻谷生产受到耕地、水等资源的限制较大,再加上国际大米价格的波动性增强,粮食种植比较收益下降、国家对粮食贸易政策调控加强等诸多因素均影响农户的种稻意向。总的来看,全球大米产量后期增加潜力有限,且产量增长幅度已然浮现放缓趋势。

  世界上50%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人口增长是推动全球大米消费量增加的主导动力。其中亚洲是全球大米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大米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当前全球大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均有所变化。从消费水平来看,全球大米消费总量逐渐增加,但是增速有放缓趋势,人均大米消费量趋于下降;从消费结构来看,优质大米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低端及普通大米的消费量呈下降趋势。综合测算2006/07-2016/17年度的全球大米消费数据可知,近十年来全球大米年度消费增幅最高为2.79%,最低为-0.75%,且近两年大米消费增幅已经下滑至0.5%以下,为十年来的低点。全球大米消费增速慢慢的开始出现放缓趋势,消费结构调整的变化要快于人口刚性增长带来的消费增长需求,且这种趋势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或将长期存在。

  近年来,随着亚洲大米主产国稻米生产政策和出口政策的调整,大米贸易竞争进一步加剧,大多数表现在出口国之间的竞争上。2011年以前,泰国和越南是主要的大米出口国,这两个国家的大米出口量占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50%左右,是国际大米贸易的主力军。从2012年开始,这种出口格局发生明显的变化,印度大米出口量突然大幅度增长,超过泰国和越南,跃居世界第一位,且年度出口量高达1100万吨以上,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2014年。2015年以来,泰国再次发力,夺得出口第一的位置,但是总的来看,主要出口国大米出口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主要出口国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2000年以来,随着全球大米产量的增加及区域主粮消费格局的变化,全球大米贸易量逐渐增加,在2014/15年度达到历史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贸易规模近三年有进一步萎缩的趋势。美国农业部预测2016/17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量为4053万吨,比2014/15年度的贸易量高峰值4378万吨减少325万吨,减幅7.42%。不同国家的大米贸易规模变化较大,对泰国而言大米贸易规模在扩大,通过高铁换大米项目,2016年泰国与中国之间的政府对政府大米交易量高达100万吨,泰国商务部预计2016年大米出口总量将达到950万吨。印度目前正遭受干旱,政府已经将储备大米用于国内消费,出口能力减弱,预计2016年大米出口规模将进一步萎缩。越南粮食协会预计2016年越南大米出口量约475万吨,同比下降28%。根本原因:一是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今年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和盐碱打击,该地区大米生产占越南大米出口的50%;二是越南在东南亚的主要出口市场采取了抑制进口政策,其中还受到泰国抛售旧米的影响;三是在越南米东南亚主要市场如中国、菲律宾、印尼需求减少。